top of page

長洲建醮齋戒傳統傳承人
位於長洲市政街市側的熟食大排擋有經營兩代的江記,負責人孔太在打醮期間依例預備自製齋菜供應長洲街坊。 孔太表示,疫情改變香港人飲食習慣,雖然購買齋菜客戶沒有流失,但不少客戶傾向外賣,其食肆一早已不設堂食了。
得一文化
2024年5月23日


長洲漁民嘅參與係北帝誕演戲酬神的主要原因
已有不少資料說明漁民及漁業經濟對長洲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以下節錄1955年黃承業及馮北財撰寫的《籌演北帝誕神功戲徵集發起人啟事》,內文指出長洲舉行北帝誕的原因。從文字資料可見,漁民的參與乃長洲連年舉行北帝誕酬神演戲的原因之一。此外,戰後至1960年代初,長洲地方發展主要由...
得一文化
2023年12月5日


你知道大埔區有一間學校是用殖民地時期的建築做校舍嗎?
有歷史建築的校園,可能是學校歷史夠舊,亦可能借用左政府的歷史建築。而我覺得係大埔區裡面,真正被人遺忘的學校歷史建築,就係挪威國際學校 (幼稚園部)。 挪威國際學校 (幼稚園部) 位於大補廣福道,是在巴士進入大埔的最主要幹道,但公眾可能更認得萬四長園的位置,而不知道學校就在萬...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30日


在地圖上消失了的殯儀館之東華三院北角殯儀館 (1971-1973)
一直以來,東華三院為香港無以為殮的貧民施棺助葬/助殮。踏進一九七〇年代,社會經濟環境逐漸轉好,不少華人希望殯儀館能提供收費合理的服務,讓亡者在有尊嚴及體面的情況下出殯。於是由慈善團體開辦殯儀館,提供廉價殯儀服務的呼聲日高。東華三院為了打破當時私營殯儀館壟斷的局面,於一九七一...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29日

甲戍風災肆與仰船洲東華義山
1874年,甲戍風災肆虐香港,死傷枕籍,東華醫院協助政府在沿海一帶撈屍。現存東華三院檔案館的《1874年徵信錄》記錄了有關的工作。 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二日,香港發生史上其中一場最嚴重的風災——「同治甲戍風災」。颶風吹襲珠江口,為香港和九龍帶來史無前例的破壞,報導指死亡人數高...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16日


考察長洲和柴灣,透過對比,認識香港每個殯葬設置的由來,了解政策發展背後的理念及歷史
1962年,港府在西灣哥連臣角興建一所舉世無雙的現代火葬場,其啟用後的二十年,火葬比率取得驚人成就。在港府眼中,土地資源理應用作城市發展,改善市民生活,而非用來埋葬死人,因此對墳場規劃有嚴格限制。 另一邊廂,位於離島的長洲,1980年代居住了2萬人,以當時每年每一千人只有五...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14日


古洞煙寮區的兩個土地神
張浩林 新界上水古洞煙寮區,七八十年前已經有兩塊大小相若的石頭出現於今天土地廟的位置,其形狀如大碼的柚子並直立於地面 , 此後有路過村 民上香供奉拜祭但從沒有人理會石頭的來歷,一段時間後,有人擺設了小社壇安放這兩塊石頭,並稱其爲土地公及土地婆,這是土地廟的雛形。村民相信兩位...
得一文化
2023年10月3日


上環華人社區歷史和飲食文化考察團
香港開埠伊始,不少華工隻身南下香港工作,他們分別在文咸街和上環太平山區一帶聚居。文咸街是當時華人商貿的中心,有「中國城」的稱譽,由於該處臨近三角碼頭,方便船隻上落貨物,吸引了國內不同省份的華商前來買賣海味、大米、藥材等貨物,其中文咸西街一帶米行立林,見證華人一直以來對食米的...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29日


香港華人永遠墳場成立史略
一九〇九年,政府不允許華人在跑馬地香港墳場基督教段(Christian Section)舉行燒衣及燒炮仗等傳統習俗。華人精英領袖劉鑄伯(Chu Pak Lau, C.M.G., J.P.)在潔淨局會議上以本地華人對香港歸屬感與日俱增為由,請求政府批地興建體面的華人墳場,不用...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7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