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知道大埔區有一間學校是用殖民地時期的建築做校舍嗎?
有歷史建築的校園,可能是學校歷史夠舊,亦可能借用左政府的歷史建築。而我覺得係大埔區裡面,真正被人遺忘的學校歷史建築,就係挪威國際學校 (幼稚園部)。 挪威國際學校 (幼稚園部) 位於大補廣福道,是在巴士進入大埔的最主要幹道,但公眾可能更認得萬四長園的位置,而不知道學校就在萬...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30日


在地圖上消失了的殯儀館之東華三院北角殯儀館 (1971-1973)
一直以來,東華三院為香港無以為殮的貧民施棺助葬/助殮。踏進一九七〇年代,社會經濟環境逐漸轉好,不少華人希望殯儀館能提供收費合理的服務,讓亡者在有尊嚴及體面的情況下出殯。於是由慈善團體開辦殯儀館,提供廉價殯儀服務的呼聲日高。東華三院為了打破當時私營殯儀館壟斷的局面,於一九七一...
得一文化
2023年11月29日

1960年代銅鑼灣的新天地
1950年代初,鑑於港島沒有太多公共空間供市民休憩,故計劃將舊避風塘填平,有關工程於1954年完成,港府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將新填海區稱為維多利亞公園,並將復修後的女皇銅像安放在公園內,而公園部分球場設施和游泳池分別先後於1955年5月 和1957年 啟用。...
得一文化
2023年9月10日


從地圖看九龍半島地形變遷 (1863 vs 1922)
1860年取得九龍半島的管治權後,港府便積極開山闢石,移山填海,先後在多個有利的地理位置建立軍事據點,之後發展尖沙咀,又在油麻地建避風塘。1899年取得新界後,更銳意發展界限街以北的地方,九龍城和深水埗的地貌也漸漸改變。半個世紀後,整個九龍半島已經不再一樣了。文字不多寫了,...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31日

為何西區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值得我們去考察呢?
每年農曆7月,潮汕地區舉辦盂蘭勝會,當地人稱為「鬼節」、「七月半」、「施孤」或「普度」。早於1950年代,香港已經有盂蘭勝會的出現。據說在香港淪陷之時,日軍在三角碼頭殺死不少華人,其後多個與超度亡魂有關的宗教活動團體應運而生,而佛教(三角碼頭盂蘭勝會)慈善有限公司是其中的表...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30日

灣仔地標:香港基督敎循道衞理聯合敎會香港堂
1921年,港府進行灣仔填海計劃,至1929年竣工,整個工程總支出達542.1萬港元。 1933年8月4日,衛斯理差遣會信託部向港府購入灣仔新填海區地段興建教會,有關地段面積5,320平方呎,地價52,320港元,地稅每年120元。地契條款上列明業主必須將有關地段作為發展教...
得一文化
2023年8月8日


長洲泊岸的漁船 1976
漁農署於1976年的調查指,一月份在長洲泊岸的漁船約有592艘,而漁民人口數字 (非正式統計) 約4800人。 長洲漁民一向篤信北帝爺,故多年來都是長洲太平清醮主要贊助人之一。
得一文化
2023年4月15日


香港的水上節日 1963
一九六三年七月,港府新聞處攝製彩片「香港的水上節日」在七家戲院上映 彩色紀錄片「香港的水上節日」,將由今日 (1963年7月10) 起,在本港七家戲院上演。 該紀錄片長二十分鐘,內容描述本港漁民及水上居民之生活,以及每年之三大節日,則天后誕、長洲太平清醮,及端陽節渡之熱鬧情形。
得一文化
2023年4月15日


1868年中國沿岸入口徵稅站地圖
1868年中國沿岸入口徵稅站地圖,地圖可見當時九龍主要的地方,如馬頭村、土瓜灣、九龍寨城和九龍衙門等。 圖片上還有其他的地方,大家可以標示出來嗎?
得一文化
2023年4月15日


戰後筲箕灣東大街(1952)
1960年代是筲箕灣漁業高峯期。1961年,筲箕灣有14,735名漁民。 1960年、1961年及1965年,筲箕灣分別有1,485艘、 1,561艘 及1,389艘漁船, 是戰後以來漁船數字最高的時期。 1954至1966年期間,筲箕灣冰鮮魚產量僅次於香港仔及長沙灣,成為...
得一文化
2023年4月15日


長洲區衛生健康展覽 1965
1965年5月,長洲北社街坊會參與由長洲鄉事委員會主辦的長洲區衛生健康展覽,獲得街道清漯比賽冠軍
得一文化
2023年4月1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