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凌瀚博士分享研究及撰寫《紮作技藝》一書的心得 (一)
紮作技藝源遠流長,一直是中國傳統民間習俗與宗教儀式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傳統社會舉凡生死大事、神誕節慶,以及其他紅事白事,都會用上紮作品。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五個類別,紮作技藝屬第五類別「傳統手工藝」中的一個項目;觀乎第一類別「表演藝術」及第二類別「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
得一文化
2023年7月11日


原來漁民好相信北帝和大士王,83歲嘅漁民黎伯伯拜完北帝,又去拜大士王,之後仲買咗風車轉下運!
1960年代,長洲太平清醮曾經被政府稱為香港三大水上節日之一,可見當年有為數不少嘅漁民在醮會期間駕船來長洲,參與建醮大會舉行嘅酬神與超幽嘅宗教活動。漁民對北帝爺嘅崇敬,僅次於天后,此外,他們對大士王也十分敬奉。醮會期間,筆者發現了一位年約83歲,曾經以釣艇捕魚嘅漁民黎伯伯,...
得一文化
2023年6月18日


為何長洲水上人對平安包情有獨鍾?
筆者在考察長洲太平清醮期間,發現不少水上人有份參與這個長洲一年一度重要的民間宗教活動,除了到神棚和大士棚拜神外,他們也喜歡將平安包收藏在家中,有些會將之掛起來,有些會放在雪櫃中。在物質不豐裕的年代,青輕一輩的水上人喜歡搶包山,將搶到的幽包/壽包/平安包用來食用,也會將部分掛...
得一文化
2023年6月18日


長洲北社36座小包山
北社街坊會委員和一眾街坊合力將36座小包山抬往醮場北社的包山棚。 自醮會在東灣舉行的年代,北社街坊會已有36座包山的設立,位置在今天長洲浸信會側。 醮場從東灣遷至北帝廟球場後,這36座包山,仍舊是代表北社街坊會同仁一起參與長洲太平清醮的憑據。癸卯年四月初五日下午三時左右,十...
得一文化
2023年6月17日


管大士王的社團──長洲永佳花炮會
永佳花炮會一眾青年人合力將大士王抬至位於海傍的幽場 5月26日黃昏之際建醮大會負責管理大士王和幽場的永佳花炮會一眾青年人從醮場大士王棚合力將大士王抬至位於冰廠路的幽場,進行祭幽的儀式。由於大士王約三米高,需要十多位壯丁合力才能搬動。永佳花炮會的黃烈祺手持銅鑼,大力敲打後製造...
得一文化
2023年6月16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