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上環華人社區歷史和飲食文化考察團

已更新:2023年10月1日

香港開埠伊始,不少華工隻身南下香港工作,他們分別在文咸街和上環太平山區一帶聚居。文咸街是當時華人商貿的中心,有「中國城」的稱譽,由於該處臨近三角碼頭,方便船隻上落貨物,吸引了國內不同省份的華商前來買賣海味、大米、藥材等貨物,其中文咸西街一帶米行立林,見證華人一直以來對食米的需求。另一方面,為了安撫華工心靈上的需要,華人精英在太平山區建立了廟宇和義祠。 1847年,盧亞貴和譚才創建文武廟,作為華人仲裁和宗教的中心。1908年港府將該廟移交東華三院,廟內保留多項文物,如鑾輿、牌匾。文武廟提供不同種類的宗教服務,其中最受華人歡迎的,要算求籤和攝太歲。 1850年,部分華商以坊眾名義在太平山區籌建廣福義祠,安奉那些死後祭掃無人的華工神主牌位。後來,廣福義祠卻擠滿了垂危的華籍病人,事件引起當時社會和政府對華人醫療及喪葬事務的關注,最後一眾華人菁英聯合起來推動成立東華醫院。考察太平山區的華人廟宇和米行商號,將會對早期香港歷史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

當日活動內容: (一)考察荷里活道文武廟,了解昔日太平山區華人仲裁及信仰中心

(二)在文武廟內,認識兩個近年最受華人歡迎的宗教活動──求籤及攝太歲

(三)前往廣福義祠,了解義祠在東華三院成立前後的角色

(四)遊走文咸東西街一帶,探究早期南北行貿易歷史

(五)參觀一間開業超過70年的註冊食米入口商,認識香米批發零售歷史

考察日期: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

考察時間:下午2時30分正至下午4時30分

集合時間:下午2時15分正(逾時不候)

集合地點:荷里活道文武廟(香港荷李活道124-126號)

考察導師:

施志明博士(香港史學會理事,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畢業於私立珠海大學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專研香港新界風俗文化及開埠初期發展史,著有《本土論俗:新界華人傳統風俗》,以及學術論文多篇。)

譚潔儀小姐 (《港人港菜》作者,透過香港人熟悉的食物,娓娓道來背後的香港故事。2019年為香港米行商會製作及出版《香港米行商會百周年紀念特刊》,深入了解食米行業的「三級制」牌照註冊,每天開盤、印發行情表與及儲糧米等鮮為人知的業內制度。)

報名查詢:5406 9633(只限WhatsApp)

活動當日聯絡及查詢:6226 2242(林小姐)

費用:每位100元 (參加者可獲贈精美書刊乙本[東華三院贊助])

東華三院 與 得一文化 主辦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如有爭議,主辦單位有最終決定權。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