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乃中國傳統節日,於夏季農曆五月初五舉行。「端午」一詞出自晉代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一句。
一般人誤以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出現。考古發現它源於華南百越族的原始儀式。龍舟源於百越族之龍圖騰。南方多江河,以舟代步為主要交通方法,閒時以舟船競渡祭祀龍神。浙江寧波出土的青銅鉞刻有羽人競渡圖,描繪戴羽冠者持槃划舟情景,反映百越族划舟競渡風俗,為龍舟雛型。
端午節與屈原不無關係。作為楚國詩人,一心為楚國鞠躬盡瘁。秦滅楚之際,於汨羅江自盡,漁民划龍舟及撃打鑼鼓嚇退魚,以竹葉包裹糯米投入江水以免魚吃掉遺體,後來演變成節日習俗。
划龍舟
划龍舟
端午節的兩個主要習俗:「划龍舟」和「吃粽子」,前者於現代發展成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粽子」作為端午節主要食品,其做法就是用竹葉包裹糯米及其他餡料(豆、臘腸、鹹蛋、花生、豬肉、蝦米)並水煮食用。古已有吃粽風俗,晉代江蘇一帶已成風氣,周處《風土記》有「烹鶩角黍」一說,「角黍」為粽子之古稱,即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食品,屬粽子之雛型。
其他風俗如排芳香植物,中國人於門上懸掛芳香植物驅邪。菖蒲象徵驅除不祥,艾草象徵「百福」。古人飲雄黃酒以解毒防疫,現改飲一般黃酒。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於夏季肆虐。古人掛上繪有「五毒」圖案的「五時圖」並用針刺之。
文:陳立希
Comments